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实行先建体系再上工具,先总行后分行,进而逐步实现了运维流程的集中化管理。
在组织架构方面也开展了福州、上海两地计算机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和运行中心的职能合并工作,首先从架构职能上扫除了一体化运营的阻碍。
为实现双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和运行中心职能的合并,加强IT运营管理,提升业务预警能力,该数据中心基于调整策略,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网络建设方面:2007年10月5日,顺利完成“福州计算机运行中心机房扩建网络项目”;2009年,福州运行中心启动了一级骨干网改造项目,于2010年5月底完成,满足了业务运行对网络稳定性的要求。
机房建设方面:2007年11月底,完成中山机房改扩建工程;2007年9月,完成马江机房建设,从而使机房容量不再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
运维系统建设方面:持续建设并推广监控系统,不断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并推“机房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运行监控系统”和“系统可用性检测平台”;积极构建“集中监控,分级维护,全行一盘棋”的高效运维体系,有效提升系统运行监测水平,缩短故障响应时间。
机房体系建设方面:2006年,该数据中心基于同城同步、远程异步的存储多数据复制技术,实现了以福州中山机房为生产中心、元洪机房为同城灾备中心、上海江宁路机房为异地灾备中心的核心业务系统的“两地三中心”体系架构,确保在单一站点发生灾难的场景下做到数据零丢失。
自该数据中心新一代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核心系统在上海张江机房上线投产,通过建立基于 EMC SRDE/STAR的星型存储复制容灾架构,核心业务RPO(招聘流程外包)时间缩短至1分钟。
在以上海张江机房为主站点、外高桥机房为同城站点、福州中山机房为异地容灾架构中,任意一个站点发生灾难,剩下两个站点仍然可以保持数据实时复制的保护状态。
管理体系方面: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以先进的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ITIL方法论为指导,强化服务意识,提升ISP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运维服务水平。
2007年8月,启动了四运维服务管理流程规划设计项目,于2008年4月完成。2009年,在ITI咨询项目的基础上,开始实施I服务管理工具,实现了运维流程集中化管理,并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运营流程,提升运营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