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信息产业部颁发了中国第一个CDN试运行许可证,这标志着CDN正式在中国落地发展,这也是CDN内容分发网络业务许可证代办服务的可追索之初。2000年10月,中国建立了第一个CDN节点;2001年1月,中国发展了第一个CDN商用用户,标志着中国CDN的正式启动。
2001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碎,大量.com公司倒闭,网站关闭。CDN客户一夜之间骤减,一息尚存的网站也缩减成本开支,CDN产业几乎立刻进入了停滞期。彼时CDN服务商鼻祖 Akamai公司也难逃此劫,因为这种体量的企业都濒临灭绝,在2001年更不要说CDN内容分发网络业务许可证代办服务了,可以说这是整个行业中最大的一次冲击。
虽然互联网泡沫破裂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互联网复兴的种子已播下,第一次泡沫期间大量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为日后产业的再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CDN回暖的同时,P2P技术发展成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业界发出了CDN是否还有存在价值的疑问。
P2P正式步入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8年。在199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年级新生、18岁的肖恩范宁为了解决他的室友的一个问题—如何在网上找到音乐而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P2P的出现催生了CDN业务和CDN内容分发网络业务许可证代办业务),这个程序能够搜索音乐文件并提供检索,把所有的音乐文件地址存放在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中,这样使用者就能够方便地过滤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
到了1999年,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叫做 Napster的程序成了人们争相转告的“杀手程序”它令无数散布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爱好者美梦成真,无数人在一夜之内开始使用Napster。在最高峰时 Napster网络有8000万的注册用户,这是个让其他所有网络望尘莫及的数字。这大概可以作为P2P软件成功进入人们生活的标志,这也标志着CDN内容分发网络业务许可证代办的开始。
到了2001年后,P2P技术发展得非常快。使用P2P技术的软件比比皆是,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P2P作为高科技发展载体的快乐。从国外传过来的BT、电驴软件,到迅雷等软件无一不是使用P2P技术,国内企业渐渐发现了这种新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和持有SP牌照的企业如何盈利一文中,模式类似。
P2P技术将互联网从一个基于文件的网页和电子邮件网络转变成一个动态的、颗粒状网络,在网络中,特定的信息组件可被有效地放置和分享。但P2P带来的版权问题、管理困难、垃圾信息、吞噬网络带宽等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而CDN正好是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有效平台,因此随着企业的需求,CDN内容分发网络业务许可证代办逐渐开展起来。